辭典 |  大眾字 |  産品 |  句庫 |  學習 |  社區 |  電子書包教育專區
用戶登入 | 用戶註冊

商鞅變法 

語種:漢漢
分類:政治類
標籤:先秦,歷史,法家
索引:解釋 相關資料
解釋
無詞性
商鞅變法是商鞅於西元前356年在秦國實施的改革,對戰國末年秦國的崛起發揮了重要的作用。

【變法主要內容】
經濟措施
  1)廢井田、開阡陌
  2)重農抑商、獎勵耕戰
  3)統一度量衡
政治措施
  1)勵軍功,實行二十等爵制
  2)除世卿世祿制,鼓勵宗室貴族建立軍功
  3)改革戶籍制度,實行連坐法
  4)推行縣制
  5)定秦律,“燔詩書而明法令”

【商鞅變法的目的及作用】
  目的:富國強兵
  作用:出現了“家給人足”的繁榮景象,全國百姓以私下鬥毆為恥,以為國家立下戰功為榮,國家戰鬥力不斷增強,富國強兵的秦國,成為戰國後期最強大的國家。
相關資料
商鞅變法的時代背景
   秦國在春秋時期,社會經濟的發展落後于關東齊、楚、燕、趙、魏、韓這六個大國。其井田制瓦解、土地私有制產生和賦稅改革,都比關東各國晚了很久。如魯國 “初稅畝”是在西元前594年,秦國的“初租禾”是在西元前408年,落後186年。可是這時,秦國已使用鐵制農具,社會經濟發展較快,這不僅加速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土地私有制的產生過程,而且還引起社會秩序的變動。西元前384年,秦獻公即位,下令廢除人殉的惡習。次年又遷都棟立。秦孝公即位以後,決心徹底改革,便下令招賢。商鞅自魏國入秦,秦孝公任他為左庶長,開始變法。
  春秋戰國時期是奴隸制崩潰、封建制確立的大變革時期,在這一時期,鐵制農具的使用和牛耕的逐步推廣,導致奴隸主的土地國有制,逐步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。隨著封建經濟的發展,新興地主階級的經濟和政治勢力越來越大。新興地主階級紛紛要求在政治上進行改革,發展封建經濟,建立地主階級統治。各國紛紛掀起變法運動,如魏國的李悝變法、楚國的吳起變法等。商鞅變法正是在這種背景下發生。這種社會變革、變法運動體現了生產關係必須適應生產力發展、上層建築必須適應經濟基礎變化的規律。
詞條貢獻者: WangAlan  
 貢獻者按積分從高到低進行排序
本詞條對我有幫助已有0次好評
[ 返回大眾字首頁 ]
詞條訊息
當前版本:第1次更新
最近更新:2009-11-05
詞條創建者:WangAlan
大眾字關係雲
查看關係雲    完善關係雲
還沒有關係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