辭典 |  大眾字 |  産品 |  句庫 |  學習 |  社區 |  電子書包教育專區
用戶登入 | 用戶註冊

三疊紀 

語種:漢漢
分類:地理類
索引:解釋
解釋
名詞: n.
     三疊紀(Triassic period)是中生代的第壹個紀。始于距今2.5億年至2.03億年,延續了約5000萬年。海西運動以後,許多地槽轉化爲山系,陸地面積擴大,地台區産生了壹些內陸盆地。這種新的古地理條件導致沈積相及生物界的變化。從三疊紀起,陸相沈積在世界各地,尤其在中國及亞洲其它地區都有大量分布。古氣候方面,三疊紀初期繼承了二疊紀末期幹旱的特點;到中、晚期之後,氣候向濕熱過渡,由此出現了紅色岩層含煤沈積、旱生性植物向濕熱性植物發展的現象。植物地理區也同時發生了分異。

    生物變革方面,陸生爬行動物比二疊紀有了明顯的發展。古老類型的代表(如無孔亞綱和下孔亞綱)基本絕滅,新類型大量出現,並有壹部分轉移到海中生活。原始哺乳動物在三疊紀末期也出現了。由于陸地面積的擴大,淡水無脊椎動物發展很快,海生無脊椎動物的面貌也爲之壹新。菊石、雙殼類、有孔蟲成爲劃分與對比地層的重要門類,而筳及四射珊瑚則完全絕滅。
    爬行動物在三疊紀掘起,主要由槽齒類、恐龍類、似哺乳的爬行類組成。典型的早期槽齒類表現出許多原始的特點,且僅限于三疊紀,其總體結構是後來主要的爬行動物以至于鳥類的祖先模式;恐龍類最早出現于晚三疊世,有兩個主要類型:較古老的蜥臀類和較進化的鳥臀類。海生爬行類在三疊紀首次出現,由于適應水中生活,其體形呈流線式,四肢也變成槳形的鳍;似哺乳爬行動物亦稱獸孔類,四肢向腹面移動,因此更適于陸地行走。
原始的哺乳動物最早見于晚三疊世,屬始獸類,所見到的化石都是牙齒和颌骨的碎片。
三疊紀時,晚二疊世幸存的齒菊石類大量繁盛起來,中、晚三疊世的大部分菊石有發達的紋飾,有許多科是三疊紀所特有的。菊石的迅速演化爲劃分和對比地層創造了極重要的條件。
    雙殼類也有明顯變化,晚古生代的種類只有很少數繼續存在,産生了許多新種類,並且數量相當繁多。尤其在晚三疊世,壹些種屬的結構類型變得複雜,個體也往往比較大。由于三疊紀的環境與古生代不同,非海相雙殼類逐漸繁盛起來。
裸子植物的蘇鐵、本內蘇鐵、尼爾桑、銀杏及松柏類自三疊紀起迅速發展起來。其中除本內蘇鐵目始于三疊紀外,其它各類植物均在晚古生代就開始有了發展,但並不占重要地位。二疊紀的幹燥性氣候延續到了早、中三疊世,到了中三疊世晚期植物才開始逐漸繁盛。晚三疊世時,裸子植物真正成了大陸植物的主要統治者。
詞條貢獻者: SSEDABAP1  
 貢獻者按積分從高到低進行排序
本詞條對我有幫助已有0次好評
[ 返回大眾字首頁 ]
詞條訊息
當前版本:第1次更新
最近更新:2009-11-05
詞條創建者:Adalee00
大眾字關係雲
查看關係雲    完善關係雲
還沒有關係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