辭典 |  大眾字 |  産品 |  句庫 |  學習 |  社區 |  電子書包教育專區
用戶登入 | 用戶註冊

佛跳牆 

語種:漢英
分類:生活類
標籤:飲食
索引:解釋 相關詞條 相關資料
解釋
名詞: n.
Fotiaoqiang - Steamed Abalone with Shark's Fin and Fish Maw in Broth (Lured by its delicious aroma even the Buddha jumped over the wall to eat this dish)
相關詞條
涼拌黃瓜;椒鹽炸排條;醬燒排骨;木耳肉片
相關資料
佛跳牆是福州佳餚,興於清朝同光年間,初名「罈燒八寶」,後易名「福壽全」,最後稱「佛跳牆」。由創辦「聚春園」的鄭春發推廣而流傳。
至於佛跳牆的由來,一般都說是廟裡的小和尚偷吃肉,被老和尚發現,小和尚一時情急,抱著肉罈子跳牆而出,因而得名。其實佛跳牆的由來有各種不同說法,其中之一是和「叫花雞」一樣出於乞丐之手。乞丐拎著破瓦罐沿街乞討,在飯店討得的殘餚剩羹,加上剩酒混在一起,當街回燒,奇香四散,他們稱為雜燴菜。菜香觸動一家飯館的老闆的靈感,於是將各種材料加酒燴於一罈中,因而有了佛跳牆。
另一說法是福州新婦過門,有「試廚」的習俗,以驗其將來主持中饋的工夫。相傳有一個在家嬌生慣養的新婦,從不近庖廚,臨嫁,其母將各種材料以荷葉包裹,並告知不同的烹調方法。但待新婦下廚,卻丟了方子,一時情急,將所有的材料置於酒罈中,上覆荷葉紮口,文火慢燉。菜成啟罈,香氣四溢,深獲翁姑的歡心,於是有了後來的佛跳牆。
不過,鄭春發的徒弟強祖淦所說,較為可靠。此菜創於光緒丙子年,當時福州官銀局的長官,在家宴請布政司楊蓮,長官的夫人是浙江人,為烹飪的高手,以雞、鴨、豬肉置於紹興酒罈中煨製成餚,布政司楊蓮吃了讚不絕口。回到衙內,要掌廚的鄭春發如法調製,幾經試驗,總不是那種味道。於是楊蓮親自帶鄭春發到官銀局長官家中,向那位官夫人請教,回來後,鄭春發在主料裡又增加鮑參翅肚,味道甚於官銀局的。
詞條貢獻者: Dr.eye編輯組  
 貢獻者按積分從高到低進行排序
本詞條對我有幫助已有3次好評
[ 返回大眾字首頁 ]
詞條訊息
當前版本:第1次更新
最近更新:2021-01-05
詞條創建者:Dr.eye編輯組
大眾字關係雲
查看關係雲    完善關係雲
還沒有關係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