辭典 |  大眾字 |  産品 |  句庫 |  學習 |  社區 |  電子書包教育專區
用戶登入 | 用戶註冊

司馬遷 

語種:漢漢
分類:人物類
標籤:學者
索引:解釋 相關詞條 相關資料
解釋
名詞: n.
(前135年-前90年),字子長,左馮翊夏陽(今陝西韓城)人,是中國古代的史學家和文學家。他撰寫的《史記》被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,因此後世尊稱他為史遷、太史公。
相關詞條
史記;報任安書;悲士不遇賦
相關資料
司馬遷的父親是西漢太史令司馬談。司馬遷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。20歲時,他從長安出發,足跡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、巴蜀地區,所到之處考察風俗、採集傳說。漢武帝元封三年(前108年)司馬談去世,司馬遷承襲父職,任太史令。同時也繼承父親遺志,準備撰寫一部通史。漢武帝太初元年(前104年),司馬遷與唐都、落下閎等共同創立了「太初曆」,以後司馬遷便修心養性,開始《史記》的寫作。
漢武帝天漢三年(公元前98年),李陵兵敗投降匈奴,漢武帝震怒,滿朝文武都認為李陵罪大,全家當誅。司馬遷則為李陵辯護,觸怒武帝,被投入牢獄並施以腐刑。對此他曾表示過「禍莫憯於欲利,悲莫痛於傷心,行莫醜於辱先,而詬莫大於宮刑。刑餘之人、無所比數、非一世也」,意味深長。
出獄後,司馬遷改任中書令,發憤撰寫史書,「欲以究天人之際,通古今之變,成一家之言」,完成了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——《史記》。《史記》最初沒有書名,司馬遷將書稿給東方朔看過,東方朔佩服不已,將其命名為《太史公書》,後世稱《太史公記》為《史記》。《史記》原本乃各國史書的通稱,司馬遷的著述也正是參考戰國時期各國史記所作。但後來因為《太史公書》的影響,大約在東漢時期,就已經成為此書專名。司馬遷完成《史記》後,知道該書不被當世所容,故預先將副本存之名山,流傳後世。《史記》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。鄭樵稱:「六經之後,唯有此作」。魯迅稱譽《史記》為「史家之絕唱,無韻之離騷」。趙翼《廿二史劄記》說:「司馬遷參酌古今, 發凡起例,創為全史,本紀以序帝王, 世家以記侯國,十表以繫時事,八書以詳制度,列傳以誌人物,然後一代君臣政事賢否得失,總彙於一編之中。自此例一定,歷代作史者,遂不能出其範圍,信史家之極則也。」
詞條貢獻者: Dr.eye編輯組  
 貢獻者按積分從高到低進行排序
本詞條對我有幫助已有1次好評
[ 返回大眾字首頁 ]
詞條訊息
當前版本:第1次更新
最近更新:2009-11-06
詞條創建者:Dr.eye編輯組
大眾字關係雲
查看關係雲    完善關係雲
還沒有關係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