辭典 |  大眾字 |  産品 |  句庫 |  學習 |  社區 |  電子書包教育專區
用戶登入 | 用戶註冊

秦攻百越之戰 

語種:漢漢
標籤:歷史
索引:解釋 相關資料
解釋
無詞性
秦國消滅了東方六國後,雄才大略的秦始皇把統一的目光放到了南邊的百越之地,發動了對百越的戰爭,百越之地一般意義上也叫嶺南,就是現在的廣東和廣西。在秦與百越的戰爭中,總共發生了三次,第一次是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令屠睢率領五十萬大軍南下攻擊百越;第二次是公元前214年秦軍在任囂和趙佗的率領下攻擊百越之戰,該戰平定了百越之地,統一嶺南,設置了南海、桂林、象郡三郡;第三次是公元前210年,秦將趙佗攻甌駱之戰,歷史學家一般稱這次是第二戰爭的延續而已。總之這三次統稱為“秦始皇三徵嶺南”。
相關資料
秦時,東南沿海一帶被稱為百越之地,這里居住的少數民族在春秋戰國時期被稱為越人,因其分部眾多,故稱為百越.百越大體分為東越(又稱東甌或甌越)、閩越、南越、西甌等幾個部分。東越居住在今浙江南部的甌江流域,以溫州一帶為中心;閩越的勢力範圍以今福建的福州為中心;南越分佈於今廣東的南部、北部和西部地區;西甌活動於今廣東的西南部和廣西南部一帶。百越居住的地區,氣候溫和、雨水充沛、物產豐富、幅員遼闊,但由於為山川所阻隔,遠離中原,至秦時他們仍過著相當原始的生活,社會的發展遠遠落後於中原地區。
早在滅6國以前,秦始皇(公元前259年~前210年)就已經把百越之地作為必欲征服的對象了。統一戰爭結束後不久,秦始皇即派尉屠睢率50萬大軍出擊百越。針對百越各部居處分散的特點,秦軍採取多路分兵進軍,遇有大敵再合兵進擊的行動方針。秦軍共分5路:一路由今江西向東進發,攻取東甌和閩越;中間2路取南越,其一經今南昌,越大庾嶺入廣東北部,其二經今長沙,循騎田嶺直抵番禺;其餘2路入廣西,攻西甌,一路由萌渚嶺入今賀縣,一路經越城嶺入今桂林。 ①秦軍第一路進展順利,出兵當年就平定了東甌和閩越地區,設置了閩中郡。其餘4路由於山高路險、河道縱橫,行軍作戰及軍糧運輸極為困難,加之百越各部的頑強抵抗,相持3年未能取勝。後來秦在今廣西興安縣北鑿成靈渠,解決了軍糧運輸問題,秦軍才得以順利進軍。秦軍第三路軍由主帥尉屠睢親自率領,從今長沙宜章南下。秦始皇三十三年(公元前214年),尉屠睢軍進至今樂昌曲江一帶,遭到越人夜襲,尉屠睢戰死。以後秦始皇又增派大批援軍,經過苦戰,終於征服了南越和西甌,秦在這裡設置了南海、桂林、象郡3郡。從此,東至海南,北至向戶,皆歸於秦朝版圖。
詞條貢獻者: hua.jun  
 貢獻者按積分從高到低進行排序
本詞條對我有幫助已有0次好評
[ 返回大眾字首頁 ]
詞條訊息
當前版本:第0次更新
最近更新:2013-07-16
詞條創建者:hua.jun
大眾字關係雲
查看關係雲    完善關係雲
還沒有關係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