辭典 |  大眾字 |  産品 |  句庫 |  學習 |  社區 |  電子書包教育專區
用戶登入 | 用戶註冊

鄭國渠 

語種:漢漢
標籤:歷史
索引:解釋
解釋
無詞性

戰國時期關中平原上最早興建的大型人工灌溉管道。秦王政元年(前246)採納韓國水工鄭國的建議開鑿,故名。主要工程從中山西瓠口(即穀口,又稱焦獲藪)利用西北向東南逐步傾斜的地形,引涇水東流,至今三原縣北,合濁水,利用濁水及石川河水道,再引流東經今富平、蒲城之南,注入洛水。全長三百餘裡。整個工程又渠首、引水渠、灌溉渠三部分組成,除在中途利用部分天然河流做灌溉渠外,還截取了縱流小河做水源的補充,設計合理。建成後,“灌澤鹵之地四萬餘頃”(相當於今280萬畝),皆畝收一鐘(即六石五鬥)。從此,“關中為沃野,無凶年,秦以富強”。唐代鄭、白二渠趨於混合,主要發展白渠,鄭國渠逐漸湮廢。  

詞條貢獻者: WangAlan  
 貢獻者按積分從高到低進行排序
本詞條對我有幫助已有0次好評
[ 返回大眾字首頁 ]
詞條訊息
當前版本:第0次更新
最近更新:2013-07-25
詞條創建者:WangAlan
大眾字關係雲
查看關係雲    完善關係雲
還沒有關係雲