辭典 |  大眾字 |  産品 |  句庫 |  學習 |  社區 |  電子書包教育專區
用戶登入 | 用戶註冊

文景之治 

語種:漢漢
標籤:歷史
索引:解釋
解釋
無詞性

西漢文帝、景帝統治期間,社會比較安定,經濟得到顯著恢復和發展,後世封建史家譽為盛世,稱為“文景之治”。《漢書•景帝紀》贊:文景之時“至於移風易俗,黎民醇厚,周雲成康,漢言文景,美矣”。文帝即位後,繼續推行漢初與民休息的政策,屢次減免田賦,算賦減至每人每年四十錢,徭役由丁男一歲一事減至三歲而一事。又省減刑罰,宣導節儉,緊縮國家財政開支。景帝時定田租為三十稅一,又減輕笞刑。至武帝即位之初,社會呈現繁榮景象。《史記•平准書》稱:“非遇水旱之災,民則人給家足,都鄙廩庾皆滿,而府庫餘貨財。京師之錢累巨萬,貫朽而不可校。太倉之粟陳陳相因,充溢露積於外,至腐敗不可食。眾庶街巷有馬,阡陌之間成群,而乘字牝者儐而不得聚會。”這一記載雖不無溢美之詞,卻也反映了當時社會的繁榮。但文、景時期外有匈奴的嚴重騷擾,內有淮南王劉長及吳楚七國的叛亂,所謂“太平盛世”,實際上存在著許多不穩定的因素。

詞條貢獻者: WangAlan  
 貢獻者按積分從高到低進行排序
本詞條對我有幫助已有0次好評
[ 返回大眾字首頁 ]
詞條訊息
當前版本:第0次更新
最近更新:2013-07-25
詞條創建者:WangAlan
大眾字關係雲
查看關係雲    完善關係雲
還沒有關係雲